百年工运铸辉煌 同心逐梦启新程——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之河北印记
一条铁轨,曾碾过旧中国的屈辱与觉醒;一炉钢水,曾浇筑新世界的理想与脊梁。河北,这片镌刻着工业文明年轮的土地,是“新中国的摇篮”,更是工人阶级用热血与汗水写就的史诗。
从李大钊在唐山煤矿播撒“劳工神圣”的火种,到新时代“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河北工宣讲”走进车间班组;从石家庄大兴纱厂“红五月”生产竞赛,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从晋冀鲁豫边区公布实施《劳工保护暂行条例》,到各级工会组织为职工“创幸福”的服务升级……波澜壮阔的河北工运事业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北广大工会干部始终引领着河北工人阶级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走进新时代,河北工会正赓续百年荣光,强化使命担当,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工会力量。
传承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思想火种,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河北工会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以昂扬向上的良好状态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当欧洲的《共产党宣言》惊醒了沉睡的东方,河北大地上,第一簇工运之火在铁轨间迸发。“在唐山这地方,骡马的喂养费,一天还要五毛;可我们一个工人的工资,一天才二毛钱。死了一匹骡马,价值一百块,可人累死了,资本家给的抚恤费只有三四十。我们的生活还不如骡马;我们劳工的生命,竟然比骡马还贱啊……”1919年,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李大钊深入唐山煤矿调查,在工人夜校里用“劳工神圣”点燃了工人阶级的觉醒之光。
时光荏苒,100多年后的今天,学习的灯火依然通明,不同的是,她照亮的是新时代前行的征途。
2018年4月19日,省总工会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职工诵读活动”,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职工头脑。
2024年,省总工会组织职工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队、劳模工匠宣讲队、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队等三支队伍,把讲理论与讲故事结合起来,把“国之大者”与职工关切结合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跟随到陪同再到追赶,从公司前六、前三到连续两年第一,可以说技能大赛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技能报国之路的决心……”4月25日,由省总工会、省委宣传部、省国资委联合开展的“中国梦·劳动美——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河北工宣讲”2025年首场活动走进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全国技术能手、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郭磊以《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为题,用自身的奋斗故事和创新工作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的真谛。
站在时代潮头,河北各级工会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构建起分众化、沉浸式的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体系。省总工会以“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河北工宣讲”为核心品牌,统筹推进“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通过理论宣讲、劳模示范、文化浸润等多维发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直达基层。
省总工会从2008年在全省开展了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并将其打造成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阵地。目前共建成各级书屋5827个。“冀工学堂”网上平台,实现学习覆盖619万人次,并推动“工宣讲”内容入驻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APP,构建起“云端+现场”的立体传播矩阵。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最生动的思政教材。全省工会系统广泛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通过线上直播让广大青年学生感受劳模风采,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理念植入青少年心田。
职工文化“五个一”精品创作大赛、“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职工书法摄影大赛等特色活动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的“工”字特色品牌持续释放能量。当前,全省各级工会干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职工的心坎上,让职工在文化浸润中深化对党的情感认同。
跨越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生产热潮,到新时代的创新浪潮,工人阶级始终发挥主力军作用,见证着燕赵大地工业发展的沧桑巨变。从“汗水型”到“智慧型”,变的是生产方式,不变的是“咱们工人有力量”的精神传承。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发展工业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河北各地方兴未艾。
“一把大锤、两根钢钎、三条麻袋轮着披、六双胶鞋换着穿、手抡大锤拼命干……”1949年,26岁的马万水带领掘进五组的“十八罗汉”,打响了庞家堡矿山(现河北龙烟铁矿)建设的第一炮。1950年6月,马万水率队以手工操作创下了月掘进23.7米的全国纪录,之后探索出“打撞楔法”等十多种工艺,先后20次创造了全国黑色金属矿山掘进新高峰,至今还保持着平巷独头月掘进1403.6米、多头月掘进3125米的全国和世界纪录。1950年9月,马万水被评为全国第一届劳动模范,“马万水小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集体。
改革开放浪潮中,石家庄造纸厂马胜利以“承包制”叩开国企改革大门,“马承包”的名号响彻全国;邯钢刘汉章推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通过成本倒推让企业焕发新生,创造的“邯钢经验”成为全国国企改革样本。
进入新时代,河北广大职工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担当主力军,积极参加“轨道上的京津冀”“创新京津冀”“美丽京津冀”大赛,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推进,全省各级工会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凝聚起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河北赛区)劳动竞赛中,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大干120天”等8项专项竞赛火热开展,108个交通重点项目、70多万职工参与,16个项目提前建成,创造经济效益60多亿元。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如何让劳动和技能大赛更有吸引力?2023年9月,省总工会联合多部门打造融媒体节目《“冀”高一筹》,将技能大赛搬上电视荧屏,全网流量突破8.35亿。全省工会还深化“工会+职能部门”模式,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牵引、分级实施、层层选拔的线上、线下全链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体系,实现了常态化练兵、竞赛化提升,拓宽了职工技能提升渠道。
今年,是全省工会系统“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年”,各级工会将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和当地主导产业,把技能和劳动大赛开展在企业、车间、班组上,开展在产业链、产业集群上,推动大赛向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拓展。“河北劳动和技能大赛不仅传承着工人阶级的奋斗精神,更在新时代持续创新,为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注入强劲动力。”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升级
从晋冀鲁豫边区公布《劳工保护暂行条例》到新时代构建多维服务体系,河北工会始终是职工利益的守护者,从机制完善到服务落地,从线下维权到云端解纷,推动服务职工举措不断升级。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回首历史,京绥铁路大罢工的呐喊声犹在耳畔。工人们为争取应有的平等、人权、自由和待遇,勇敢地站出来抗争。
1941年11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公布《劳工保护暂行条例》,对工资、作息时间、劳动保护等作出统一规定。条例规定:“劳资双方发生纠纷时,得由工会或农会会同双方代表进行调解。”
1992年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了以“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时至今日,工会始终把服务职工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工的需求在哪里,行动的风向标就在哪里。
“您好,请问开元集团的销售工程师岗位往届毕业生可以报名吗?”“贺祥智能科技的电气工程师岗位需要哪些专业技能?”……2024年12月23日,“工会帮就业”主题就业服务直播带岗活动唐山专场如期举办,求职者与主播之间频频互动,直播间里热闹非凡。据统计,在一个半小时的直播中,共提供招聘岗位157个,合计收看流量达到1.2万人次,在线解答求职咨询1634条,209人达成了求职意向。
这是全省工会作为职工“娘家”,着力为职工群众提供可感可知的贴心服务,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缩影。全省各级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织密职工服务网,构建起服务职工的全链条“暖心体系”。
在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上,体系更完善、帮扶更精准。2024年,全省工会开展各类帮扶服务项目41个,帮扶慰问各类职工15万人;开展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线上招聘、就业指导等全链条服务;统筹1200多万元送温暖资金,开展受灾地职工“温暖过冬”慰问、新就业形态温暖服务活动等主题送温暖活动;拓展“职工互助一日捐”活动救助范围,将非工伤意外伤害、家庭财产火灾损失纳入救助范围;累计建成工会驿站6600家,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心港湾;5万余家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
在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上,制度更健全、作用更凸显。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广大工会干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参与立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出台《河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河北省企业集体协商条例》等地方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维权法规体系。聚焦劳动法律监督这个工作重点,省总工会加快建立与法院、检察院、人社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制度,全面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推动涉工法律法规落地落实。普遍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全省5万余家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覆盖职工500万人。
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将急难愁盼变成幸福清单。全省广大工会干部以“娘家人”的温暖与广大职工同行,用心用情解难题、办实事,构建起具有工会特点的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职工体系,广大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改革
自河北省诞生第一个工会组织,河北工运事业便在探索中勇毅前行。工会组织随时代浪潮不断发展壮大,在不同历史时期主动拥抱变革,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广大职工群众。
1921年3月,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指引下,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邓培在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将五四运动中建立起来的爱国组织同人联合会改组为“京奉铁路机务处职工会”,也叫“京奉铁路唐山工会”。
这个中国北方最早成立的产业工会之一,是河北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为河北工人运动揭开了崭新篇章。这和党当时的基本任务分不开。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指出:“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
1950年7月15日,在保定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一群工人代表聚集在一处简朴的会场内,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与希望。这是河北省首届会员代表大会的会议现场,一个在河北工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会上正式成立了河北省总工会,标志着河北工运事业踏上系统化发展新征程。
穿越时空,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面对职工队伍结构的深刻调整,以及工会工作对象、领域、任务、方式、环境的多元化挑战,全省工会聚焦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改革创新精神,下大力改革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建立起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
省总工会十二届委员会的五年间,大力精简领导机关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优化干部结构,其中县级以上工会补选110名基层工会干部、劳动模范为兼职副主席。“我当时感到心里沉甸甸的,深恐自己完不成上级组织交给的任务。”在省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时任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公司工会主席的郭志武当选为省总工会副主席后表示。
省总工会十三届委员会的五年间,探索推行“八个依托”建会工作法,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61.3万人,建会企业7563家。“工会既送清凉又送温暖,早就让我们感受到‘娘家人’的关怀。今天正式入会,我们代驾司机也算有‘家’了!”2023年3月27日,涿州市宁萌汽车租赁行(九州代驾)联合工会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一位代驾司机感慨道。
省工会十四大2023年7月召开,明确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而团结奋斗。今年,又恰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站在中国工运百年这个特殊的历史坐标上,全省各级工会积极推动“小三级”工会规范化建设,打造更多“六型职工之家”;加快数智工会建设,重点打造“冀工之家”职工服务平台,提高工会服务职工的效率和能力;推进工会经费收缴改革,做实做细经费收缴工作……截至目前,河北工会会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几万人发展到今天的1400多万人,工会基层组织从几十个发展到今天的12万多个。数字的跃迁背后,是河北工会随社会发展而成长的蓬勃生命力。
百年工会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河北省总工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正以“传承百年薪火”的历史自觉和“奋力开启新程”的时代担当,引领千万职工在雄安新区建设现场、在渤海之滨的港口码头、在太行深处的创新工坊,续写“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崭新篇章。(记者高会坡 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