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雄安新区开幕——数字京津冀 赋能未来城
10月30日,“数字京津冀 赋能未来城”2025年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活动在雄安会展中心举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刘小昶,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原部长粟斌,天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春武,河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为民,北京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张鹏,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新区总工会主席赵丰东等出席活动。开幕活动由河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韩立群主持。

启动活动现场
本次大赛由河北省总工会牵头,联合北京市总工会、天津市总工会共同主办,以“数字京津冀 赋能未来城”为主题,设置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数据安全管理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3个赛项,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不断提高京津冀职工数字技能应用能力和水平,培养更多数字领域工匠人才。
齐为民在代表河北省总工会致辞中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京津冀三地工会携手共同启动数字领域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具体行动。
齐为民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自这一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花开一朵、瓣瓣同心,在产业协同、人才交流、民生融合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23年北京“轨道上的京津冀”开局,到2024年天津“创新京津冀”接力,再到2025年河北“数字京津冀”续章,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影响持续扩大,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期待通过此次大赛,进一步激发三地职工学习数字技术、提升数字素养的热情,让更多“数字工匠”脱颖而出,在京津冀这片热土上,共同锻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希望全体参赛选手在比拼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共同进步,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友谊。
开幕活动在展示京津冀职工新时代风采的舞蹈《鼓舞神州》中拉开序幕,并通过冀工之家视频号、河北工人报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活动中,北京市总工会代表队选手、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职工马立博,裁判员董晓聪分别代表参赛选手和裁判员宣誓;来自京津冀的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刘芳、李朋朋、唐笑宇,现场分享了奋斗故事;为京津冀数字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授牌;河北省职工文化艺术团带来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选手代表、裁判员代表宣誓 记者郑荣玺摄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助力实现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和产业融合发展,2025年,河北省总工会牵头,联合北京市总工会、天津市总工会决定开展“数字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并陆续启动了初赛选拔。活动中,京津冀三地职工积极响应,共有620多名职工参加了省级层面的选拔角逐,带动数千名职工参与,最终90名数字精英脱颖而出晋级此次决赛。这种联合办赛模式,不仅打破了地域壁垒,促进了三地职工在技术标准、工艺方法、职业精神上的深度融合与互学互鉴,更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共用,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的“工”力量。
按照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相关规定,对获得各赛项决赛前10名的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各名次相应的物质激励。对获得各赛项决赛前三名的选手,由三地总工会命名为“京津冀大工匠”,并颁发证书。
决赛承办、协办单位相关负责人,竞赛代表队领队、选手、裁判员等200余人参加活动。(记者高会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