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 工作。

习近平

枣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劳模墙

王景峰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8日 文章来源:
  
  王景峰,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机加分厂车工,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
  勤奋刻苦,他是生产一线的“明星”
  2002年,王景峰从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石煤机公司,成为一名车工,并且有幸师从全国劳模米义平。
  王景峰至今记得自己上班第一天的情景。那一天,米师傅问他:“能干活吗?”技校毕业的他二话没说,上手就操作,却没想到接连干废了两个工件。米师傅并没有训斥他,而是让他找出问题所在,并与他一起研究解决的办法。
  “上班第一课,让我明白了看似普通的车工工作,技术含量却很高,容不得一点儿马虎和浮躁。”王景峰说,自那以后他养成了遇事找问题、爱反思、勤钻研的习惯。
  为学到过硬的技术,王景峰常常在别人不用车床时,见缝插针练习操作。住单身宿舍时,每天下班除了吃饭就是看车工工艺理论书籍,或者晚走一会儿,给师傅帮忙,看师傅干活儿的手法,悄悄取经。中午工休很短的时间,他也充分利用上,在车间凳子上研究图纸工艺。
  常言说:紧车工慢钳工,一把好刀当英雄。磨刀是干好车工的基本功。王景峰在砂轮房里一遍遍磨刀,磨好后,让师傅们给指点。通过对比,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磨刀技术。
  第一次参加河北省职工技能大赛,王景峰心里没底,那一段时间,他反复看理论书,做笔记,早晨到车间外的小树林里背,下了班待在车间不走,一遍遍研究实际操作,终于在高手如林的省级比赛中拿到车工比赛冠军。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厂短短几年,王景峰就从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技师,成长为车工高级技师、企业高技能人才。
  在石煤机公司机加分厂厂长厚金富的眼里,王景峰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他有一股犟劲儿,勤奋、爱琢磨、爱钻研。”厚金富说,为扩大产能,公司新购置了一批数控车床。在数控车床还没到位前,王景峰就自费报了数控机床学习班,利用工余时间到学校学习。当新型数控车床安装到位时,他已掌握了基本编程技术和操作要领。他还设计制作了10套数控机床辅具。最近公司接到一批紧急订单,他带领团队借助数控机床及辅具,按期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批订单,为企业赢得了市场。
  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这是在17年职业生涯中,王景峰认识最深的道理。17年来,他平均每年完成的工作量,是其他人的两倍以上;每年加班连班在70天以上,废品率为零,并且一直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是公司生产一线的“明星”。
  勇于创新,他是技术难题的“克星”
  王景峰的“绝活儿”是加工外形复杂、难度大、尺寸严的产品。
  厚金富说:“车工这边干不了的活儿,就找王景峰,准错不了!”
  石煤机公司是一家有着80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承担过多项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和国家发改委重点研发项目,每年开发新产品十几种,产品技术含量高,涉及行业领域广,在生产加工中经常会遇到新的挑战。
  公司首次开发钻机车产品时,王景峰拿到了关键件蜗杆的加工任务。他打开图纸一看,模数6.3,不是标准模数,第一反应就是“我这普通车床干不了啊”。可转念又一想,作为机加工主要车间都干不了,这产品咋出来?既然人家设计出来了,就一定要干出来!
  心里憋着一股不认输的劲儿,王景峰开始翻书、查资料。想到车蜗杆和车螺纹是一样的,都是靠传动比实现的,他又向技术人员和老师傅请教,经过在车床上调试,终于加工出第一个特殊模数蜗杆。
  可反复试验后蜗杆精度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儿,王景峰的心里挺沮丧的,怀疑自己是不是方法错了。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一趟趟跑技术组,反复再试再调,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成功了。当年公司生产的钻机车卖了好几台,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
  特殊模数蜗杆的制作成功,不仅开阔了王景峰的加工思路,拓展了普通车床的加工范围,还为后续生产增加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
  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离不开车间一线工人,王景峰在创新的路上一直探索着。
  在生产煤矿井下辅运产品中,一种支架每批次生产都在二三百件以上。由于它的外形特殊且是组焊件,为保证产品质量,在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辅助工艺,这就使产品增加了成本,延长了生产周期。王景峰在了解其工作原理后,同技术人员一起经过多次实验论证,创造了一种新的加工工艺,降低了劳动强度,生产效率提高了两倍多,每批次节约成本上万元,同时也激发了广大职工创新的积极性,公司内掀起了一股创新热。
  2011年,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景峰创新工作室创立。截至目前,工作室完成创新成果20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达千万元。  
  痴迷技艺,他是名副其实的“匠星”
  工作上,王景峰追求精益求精,特别是对技艺的追求,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是0.09毫米左右,车工的加工精度达到这个标准就堪称优秀。而王景峰给自己定下的标准是0.03毫米,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
  为将技艺练到精湛,王景峰分秒必争,每天早早进厂,钻研图纸,做好准备工作,等别人到车间,他已经提前开动车床,就连借图纸、去厕所都是小跑,让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浪费,很快他就达到了这个目标。
  几年前,王景峰又钻研起了近乎失传的、只有八级大工匠才掌握的摸卡钳技术。起因是车间将一个很难加工的工件交由他来完成。工件上需要加工一个盲孔,这个孔与其他的孔不同,首先精度要求很高,其次盲孔深度很浅,只有3毫米。懂得加工技术的人都知道,这么浅的盲孔,一般的内孔表是无法测量出孔的尺寸的,只有专业测量设备才能检测。到最后精加工时,他车一刀就要把零件从卡盘上卸下来拿到检查员那里去测量,依据测量结果,回来后他还要把零件重新装卡、找正、再车一刀,再去测量,严重影响加工效率。
  王景峰苦思冥想了一整天,突然想起米师傅曾向他提起的绝技——摸卡钳。他从工具库里借出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卡钳。自此,好长一段时间,这个卡钳始终不离他左右,只要看到带孔的加工件,他就拿出卡钳来去摸一摸、量一量,再同内孔表的测量结果对照一下,看一看摸得准不准。工友开玩笑说他中邪了,死盯着带孔的东西摸来摸去干什么。可他不理会这些,依旧认真揣摩和练习,最终将摸卡钳技术练到了家,成为他的看家本领。
  技术上,王景峰毫不保守,总是把自己知道的传授给青年工人,亲自示范,精心指导,培养了新生力量。他带的10多名徒弟,都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技术能手。
  在车间,赵卜和王景峰的工位紧挨着,赵卜是向王景峰请教比较多的人。“他在我们车间技术水平最高,在加工过程中有什么难题我们都愿意向他请教,他都是倾囊相授,使车间工人的技术水平整体上得到提高。”赵卜说,一次集团举办技术比赛,王景峰帮助他解决了一个技术上的难题,使他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