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 (1)李宁:匠心铸就光明路创新点亮万家灯
人物名片
李宁,198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国网衡水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参加工作以来,他参与改进作业工具、材料178件,攻克生产技术“瓶颈”20余项,12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202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越是临近假期,越要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检测线路周边人员、设备与输电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当好居民用电安全的‘防护网’……”4月25日,在国网衡水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监控中心,李宁正组织人员对“五一”假期输电线路安全运维工作进行周密部署。扎根电力行业21年,李宁始终以严苛标准要求自己,冲锋在前,一步一个脚印,从“电力小白”成长为行业技术能手。
2004年,李宁从部队退役,经培训合格后,成为衡水供电公司一名普通输电线路运检工。面对专业技能不足的困境,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最终取得了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资格证书,并在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筑牢了坚实的基础。
“充电”后的李宁在工作中如虎添翼。2012年,他受命负责制定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输电运检专业工作标准及管理办法。李宁带领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分工协作、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5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和24个管理办法的制定。通过新装备的研制和应用,他首创的“分裂导线卡线器及利用卡线器更换间隔棒的方法”等多项技术推动了作业方法的创新,填补了电力行业相关作业的技术空白。
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李宁也在各种技能比武、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2014年10月,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2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李宁和队友勇夺个人冠军、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
“所有参赛选手中,我是年龄最大的,理论、实操成绩也不突出,心里真没底。于是,我每天天不亮就到训练场,一天进行十几次的爬塔练习,一个月的时间里,体重骤减20多斤。”李宁感慨地说。正是有着这样不服输的个性,最终,他凭借扎实理论、过硬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质一举夺魁。
“爱琢磨,干活动脑子。”这是同事们对李宁的一致评价。2016年,李宁创新工作室成立,“创新之花”在此蓬勃盛开。2017年,“均压环安装专用工具”项目获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职工创新三等奖;2018年,“带电更换耐张绝缘子串W销工具”项目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自参加工作以来,李宁主持、参与各种技术革新累计为企业节省费用1800余万元。
“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让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李宁说。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李宁带领团队开始将主要创新和技能提升点集中在无人机智能巡视、检修消缺等方面,并取得不俗“战绩”。2021至2023年,在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技能竞赛中,由输电运检中心员工组成的团队连续3年包揽该项赛事的团体冠军和个人冠亚军。
作为电网一线的技术领跑者,李宁始终秉持劳模精神,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手把手带徒弟,毫无保留地传授工作经验和“秘籍绝招”。在他的引领下,输电运检中心形成了浓厚的工匠文化氛围,先后获评燕赵楷模、国网楷模等荣誉称号,多个班组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河北省工人先锋号和国网公司工人先锋号,涌现出一大批劳模工匠人才,展现出新时代产业工人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风采。
“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没有攀不上的高峰!”在纵横交错的电网中,在昼夜不息的电流下,李宁用坚实的脊梁撑起万家灯火,用焊花般的热忱点燃创新火种。他将滚烫的匠心融入日常点滴,把成长经验化作传承火炬,镌刻出一名劳模工匠的时代风采。
文/记者杨艳 李昊男
图/记者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