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 工作。

习近平

枣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权益保障部

2021年省总工会权益保障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6日 文章来源:省总工会权益保障部

2021年省总工会权益保障工作要点

2021年3月29日)

  2021年省总工会权益保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总十三届四次全委会工作部署,立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服务困难职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开展专项行动,助力提高职工生活品质 

  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眼于强化职工服务阵地功能,提升服务职工质量,利用1年的时间集中开展“强功能、办实事、惠职工”专项行动。 

  1.开展专项调研,强化县级职工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省、市、县三级工会协调联动,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县级职工服务中心发挥作用情况专项调研,全面掌握我省县级职工服务中心在建设、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在服务功能定位、服务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找准进一步激发县级职工服务中心活力的方式方法,引导其在现有基础上赋能增效、拓展提升。同时,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开发区以新建或改造提升方式建设职工服务中心,省总编列资金预算500万元,给予支持和补助,进一步向基层延伸职工服务阵地。 

  2.聚焦办实事,助力提高职工生活品质。引导市县两级工会以职工服务中心为依托,全年着力办好六件实事:一是开展关心关爱行动,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对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等进行关爱慰问。二是开展集体协商共同约定行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三是组织开展对困难职工的常态化帮扶,实施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助学等帮扶救助,实施职工互助一日捐、两项免费保障等项目救助,帮助职工解决现实困难。组织参加全总“感恩祖国、拥抱未来”2021年阳光少年成长营活动。四是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及时将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五是组织开展职工创业就业培训,提升职工就业质量。六是深化工会创业就业扶持专项行动,帮助困难职工自主创业。 

  3.举办交流活动,提升专项行动实效。7月份开始,通过省总基层工会平台展示,组织学习观摩等形式,发掘全省各地在“强功能、办实事、惠职工”专项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推广,引导县级职工服务中心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因地制宜开展职工“大学习”课堂、职工婚恋交友、职工子女托管、职工“微课堂”等特色服务,不断提升吸引力。于9-10月份组织全省县级职工服务中心作用发挥观摩交流活动,进一步总结专项行动经验,明确今后工作方向。 

  二、进一步巩固拓展解困脱困工作成果,完善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 

  4.坚持精准分类,建立梯度困难职工档案。从年初开始,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省各级工会加大对困难职工帮扶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推动市县工会建立健全困难职工认定核查机制,根据家庭收入和刚性支出因素综合评估困难程度,按照深度困难职工、相对困难职工、意外致困职工等类别进行规范化分类,力争在3月底前完成困难职工档案分类建档工作,并实现动态化管理全省基层工会干部、困难职工联系人中推选100名“困难职工暖心人”进行通报表扬。 

  5.实施因困帮扶,防止返困致困。以梯度困难职工档案为基础,坚持分类施策的工作原则,对深度困难职工,继续坚持政府兜底保障+工会常态化帮扶思路,推进实施四个一批帮扶措施,实现动态解困脱困;对于相对困难职工和意外致困职工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切实解决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防止其陷入深度困难继续实施“职工互助一日捐”“两项免费保障”等帮扶项目,提高帮扶救助工作质量。加强财政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建立抽查检查工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6.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工会送温暖常态化、机制化。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实际,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支持并组织全省各级工会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街道(社区)干部职工、环卫工人、物资保障人员等一线工作人员开展专项慰问。发挥工会领导机关送温暖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基层工会的主体作用,利用元旦、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集中开展系列送温暖活动。在做好物质帮扶的基础上,逐步加大精神慰藉、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等精神帮扶工作力度,创新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提升工会送温暖工作水平 

  三、加强协商协调机制建设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7.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继续组织实施河北省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组织各级工会组织培育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8.推进落实集体协商“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行动计划在全省开展“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集体协商共同约定行动,结合我省全面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复工复产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集体协商制度作用,引导企业和职工通过集体协商解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问题,促进职工队伍和谐稳定。推进实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质效评估,进一步巩固集体协商建制率、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实效。 

  9.培育集体协商典型。指导市、县工会通过“点对点”方式积极培育集体协商典型,其中市工会年内新培育不少于5家重点企业,各县工会年内新培育不少于10家重点企业(确有困难的,市工会掌握调整)。省总工会建立集体协商典型库,编印典型案例汇编,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新业态领域行业集体协商模式,宣传推广优秀企业的集体协商典型经验;视疫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全省工会第二届集体协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提升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能力水平。 

  10.加强对劳动关系的分析研判。利用全省工会已建立的880多家企业劳动关系监测点,开展劳动关系状况分析。省市工会分层开展对工会劳动关系监测点的培训指导,提高监测点数据填报质量,增强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为做好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提供参考。 

  四、服务“六稳”“六保”,做好创业就业工作 

  11.做好源头参与。积极参与全总和我省创业就业、家政服务、农民工有关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按职责分工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和农民工工作。 

  12.继续做好职工创业就业培训。应对疫情影响,灵活开展工会创业就业服务,省总编列资金预算500万元,支持补助市县工会全面开展职工创业就业培训,力争全年培训4000人,其中家政类培训2000人以上。结合我省疫情防控形势,组织引导市县工会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技能培训和实现就业有机结合。 

  13.做好工会就业品牌招聘活动。指导各级工会用好省工会职工服务平台和全总就业服务平台,畅通线上招聘、线上求职渠道,帮助企业招工人、帮助职工找工作,服务稳就业大局;进一步深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暖心行动”等工会就业品牌,将“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拓展为全年的工会就业服务活动;联合有关政府部门开展“春风行动”,组织参加京津冀蒙工会跨区域劳务协作;完善工会网上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工E就业”平台作用,鼓励有条件地区举办专场线上招聘活动,为下岗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推动工会就业服务实现常态化、网络化、精准化。 

  14.深化工会创业就业扶持专项行动。组织各级工会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省总工会《关于深化全省工会创业就业扶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对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困难职工,通过无息借款、贷款贴息、物资支持等方式,实施有针对性的创业扶持,帮助困难职工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省总不定期通报各地创业就业扶持工作情况,在省总工会网上管理平台展示各地进展情况,力争全年创业就业专项扶持项目县区全覆盖。 

  五、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权益保障工作水平 

  15.搞好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与全总权益保障部的沟通联系,主动承接全总权益保障部重点调研课题,结合我省实际深入开展社会保险、工会参与稳就业、受疫情影响下劳动关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积极运用调研成果提升政策制定、决策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16.加强工作交流和业务知识培训。适时举办全省工会权益保障(集体协商)工作培训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工作研讨、学习交流活动,总结交流经验,培训业务知识,提升权益保障干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定期制发工会权益保障工作指南,形成全省上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全省工会网上基层工会服务平台和工会宣传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展示工作亮点。 

  17.做好工会权益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强化廉政风险意识,加强对帮扶资金、业务活动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严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研究制定困难职工档案抽查、帮扶资金抽查检查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将风险化解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