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勇
武大勇,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9年1月,因敬业奉献入选中国好人榜。
武大勇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共计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主持和参加课题国家与省市级课题18项。2013年,主持承担了河北省自然基金立项课题“衡水湖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理”和2011年河北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衡水湖湿地健康状况的生物监测和评估技术”;同时积极与其他科研院所进行交流,获得两项横向课题:国家“十二五”重大水专项“海河流域水生态系统调查与水生生物图谱制作”和水利部中央水资源费试点项目“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系统研究”。
先后指导40多名学生进行了十余项衡水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他和学生共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10万余件,在种类和数量上大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动物标本馆馆藏;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篇;“衡水湖湿地昆虫资源”书稿已经成型;所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得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优秀“二等奖”和衡水市首届大中专学生科技节“一等奖”。
当武大勇了解到衡水湖可能存在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他立即组织科研团队进行衡水湖湿地鸟类监测,逐步掌握了较全面的一手数据和资料。2017年武大勇带领团队和国外专家在衡水湖观测到青头潜鸭近年来的最大种群,共308只,引发了世界关注。这种世界极危鸟类现在种群数量不足1000只,比大熊猫数量还要稀少。这一举世瞩目的发现背后,是无数次起早贪黑的守候。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武大勇掌握了青头潜鸭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完成了《衡水湖湿地青头潜鸭种群动态和保护研究》报告。2018年3月18日,在衡水举办的 “青头潜鸭保护国际研讨会”上武大勇作为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委员,代表衡水作报告,获得国际专家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衡水学院被命名为“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的重要研究基地”。
滏阳河流经衡水湖北侧,曾经的滏阳河污水横流,究竟对衡水湖有什么影响?武大勇又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滏阳河。入春的滏阳河,刚刚化冻。穿着肥大的皮裤,踩着过膝的黑泥,缓缓走进滏阳河,瞬间,刺骨的冰冷透过皮裤,随之而来是噎人的臭味。又冷又臭的环境让人几乎窒息。武大勇缓口气,继续前行。回到岸上,整个人冻得直哆嗦。
从水生生物研究,到湖泊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研究,武大勇把研究衡水湖作为一生的使命和责任。9年来,先后主持河北省自然基金“衡水湖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理”等课题;2016年5月至今,他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中德财政合作项目“衡水湖湿地监测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目前,衡水湖水质由过去局部劣Ⅴ类达到总体Ⅲ类,鸟类数量由286种,增加到327种。而武大勇记录观测到的白尾沙雕、青头潜鸭更是让衡水湖一次次扬名世界。正是因为武大勇对衡水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中央电视台《绿色中国》栏目特意到衡水湖拍摄了专题片,专题片讲述了武大勇通过衡水湖水生昆虫对衡水湖水质进行调查并提出科学建议的做法。
武大勇常说,衡水湖就是衡水的眼睛,河北的眼睛。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衡水湖,真正让衡水湖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北方的一颗璀璨明珠。
2019年入选“中国好人榜”---中央文明办
2018年衡水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共衡水市委员会
2017年全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工委
2017年衡水市最美教师---衡水市宣传部
2017年衡水学院教学名师---衡水学院
2015年河北省最美共产党员教师提名奖---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