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总工会以工匠学院为载体,走出一条思想铸魂、技能强基、权益暖心的特色产改路径
“从学徒到‘技术技能之星’,是企业的技能竞赛和工匠学院的培训让我实现了蜕变。”石家庄市油漆厂职工李盼亭的成长轨迹,正是该市以产改强基础、以工匠育人才的生动缩影。10月16日,石家庄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果交流暨石家庄工匠学院建设推进会召开,会上披露的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彰显出产改与工匠培育“双轮驱动”的强劲成效。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总工会以《河北省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条例》为抓手,锚定培育新质生产力目标,以工匠学院为载体,走出一条思想铸魂、技能强基、权益暖心的特色路径,推动产改工作从“点上突破”向“面上开花”。在思想引领上,创新打造“工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邀请劳模工匠走进校园、深入车间,用“车间故事”替代“理论说教”,燃动思想“红引擎”,凝聚最强“工”力量。在技能提升方面,以《河北省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条例》为抓手,构建“市级竞赛引领、县域特色跟进、企业自主开展”的分级竞赛体系。无极县已连续举办两届全国皮革职业技能竞赛,吸引8省31支代表队参赛;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累计开展80余项技能竞赛,44人获省级以上竞赛表彰,65人获评市级技术能手,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浓厚氛围。
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孵化器”,石家庄工匠学院体系持续扩容升级。此次新增的6家分院涵盖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等类型,至此全市工匠学院已形成“1+N”发展格局。各分院聚焦产业需求创新培养模式:陈云志旅游产业学院将课堂搬进隆兴寺、西柏坡等景区,培养“会讲石家庄故事”的金牌讲解员;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培养体系,标志着该市“产改深化、工匠培育”工作迈入新阶段。
产改的深度推进,让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连续11年开展“为职工办实事”工程,落地绿智食堂、共享驿站等项目;石家庄市油漆厂建立“会员劳动档案”,精准匹配培训与发展机会,近3年完成管理改善120余项。截至目前,全市工匠学院已累计培养技能人才超10万名。
“从‘手艺’变‘产品’,从‘工人’变‘匠人’,石家庄正以产改和工匠学院为双引擎,让工匠精神在燕赵大地焕发新生。”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工会+”工作模式,落实好《河北省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条例》,通过“一县一品、一校一品、一地一品”,推动产改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更多高素质产业工人成为省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记者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