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 工作。

习近平

枣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劳模工匠

劳动者之歌 | (2)张亮:用技术创新铸就职业辉煌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文章来源:河工新闻网

  人物名片

  张亮,1984年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大社矿通风区测风队队长,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0年来,在瓦斯防控和矿井通风布局改造中,创造性地推出“粉笔捻末判定风量及风速”“无参照物快速绘制通风系统图”等操作法及创新成果90多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曾获得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能源地质化学系统大国工匠、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矿井内,弥漫着“乌金”的味道和潮湿的气息。风声、水声和机器轰鸣声,张亮为快速初判巷道风速,从上衣口袋拿出一截粉笔,胳膊一伸、拇指一捻,雪白色的粉笔末在矿灯照出的“量程”里随风飘落。他观察了粉笔末飘落的速度,胸有成竹地说:“风速0.5米/秒,断面11.3平方米,该巷道风量339立方米/分钟,风量符合要求。”经现场校正,与风表测量结果相差无几。

  大社矿属于高突瓦斯矿井,瓦斯一旦浓度超限,就会发生爆炸或燃烧,其破坏程度能将一座矿井摧毁。而矿井通风则是稀释排除有害气体、粉尘,提供新鲜空气的“供氧机”,这就需要测风员随时掌握风量的大小。用仪表测验,结果精确,但用时较长。张亮经过长年累月对比风表苦练和总结,创造性地用粉笔末的飘落速度来判断风量大小,练就了“一捻准”的绝活。

  “观察粉笔末在巷道中飘落的微小变化,提前‘预判’巷道通风系统中风量是否满足生产所需,尤其是在处理通风系统出现紊乱时,可以快速判断风量风速大小,避免重大安全隐患的发生,做到早‘预判’早‘发现’。”张亮介绍说,他用“捻末测风”,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理矿井通风系统各类安全隐患27起,累计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矿井“一通三防”安全平稳运行。

  矿井通风系统技术含量高,仅有中专学历的张亮深知:没有技术,如何创新?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他自费报考了河北工程大学“煤矿开采技术”大专班和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班,并顺利毕业。这也为他后面的克难攻坚、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说到“无参照物快速绘制通风系统图”,张亮讲起自己的一件“糗事”:“上班的第一天,竟在巷道中迷路了。”作为新人虽情有可原,但张亮却深以为耻。于是他结合每天地区的巡查情况,自我加码,默画系统图,曾一天画完半包A4纸。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亮独创的“无参照物快速绘制通风系统图”推广法“破土而出”。一旦井下发生通风系统问题,短时间内便能绘出调改地区通风系统图纸方案,极大缩短了处理事故的时间,把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系数提高了31%。如今,张亮和他带领的测风队已成了矿井安全的“活地图”。

  张亮破解的“矿用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误报,既减轻了矿领导的工作压力,又保障了矿井正常的安全生产循环。据张亮介绍,在井下生产头面安装的“矿用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连接着矿调度室、集团公司调度室以及邯郸市和河北省煤矿安监部门,如果瓦斯一旦超限,它就会自动报警。矿井相关生产地区会第一时间撤出人员,关闭电源、停止所有生产设备运转。但“矿用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设计并非完美无缺,有时瓦斯没有超限也会报警。张亮决定攻克这一难关,他经过反复对“矿用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误报的研究、分析和试验,发现问题出在喷水防尘上。原因是报警器和传感器进气管道上没有加装防水装置,职工进行喷水降尘时一旦有水雾、水珠溅到传感器上,即便瓦斯没有超限,报警器也会报警。他用阻燃性材料在传感器进气管道上加装了防水装置,令人头疼的瓦斯误报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这一创新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只要有张亮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没有处理不了的故障。”这份来自领导和工友们对张亮的信赖和尊敬,是他进矿20年来刻苦钻研的结果。他和他的创新团队先后研发《矿用过桥式刮板输送机过墙防突装置》《多功能风机分流器》《风门保护连锁罐挡》《矿用连杆式自动防突调节风窗》《便捷伸缩测风杆》《自带接口卡扣的风筒》和《U型马鞍卡螺栓崩断防突出装置》等9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9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铸起了一名产业工人的职业辉煌。

  (孙广军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