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 工作。

习近平

枣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会委员会

聚焦技能形成和权益维护 深入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程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7日 文章来源:河北省总工会研究室

  一、推荐理由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省总工会牵头,会同有关省直单位聚焦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这个总目标,积极推动各项产改举措落地落实。2024年以来,省总工会联合省人社厅,以产业工人技能形成和权益维护为重点,深入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程,促进产业工人素质全面提高,成效明显。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坚持就业导向,厚植育训并举的技能形成体系。加快实施技能强省行动,落实省政府与人社部《共同推动河北省技能强省行动合作协议》,打通产业工人技能形成“快车道”。技能培训突出“实”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等5大专项培训和农民工职业培训。院校培养突出“精”组织16.7万名技工院校师生参加“开学第一课·京津冀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聘请730名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29所院校进入国家工学一体化试点。大赛引领突出“优”组织开展省级专项赛3项、行业赛64项,辐射带动248万人参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建4月26至28日举办第二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共设113个竞赛项目,1278名选手参赛。 

  坚持改革创新打造相互贯通的职业发展体系。以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为目标,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与拔尖人才评选双向发力,搭建产业工人成长“立交桥”。纵向晋升有阶梯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420家企业自主开展特级技师以下等级评价,延伸技能人才向上发展通道。横向贯通有桥梁打破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界限,在工程、实验技术等8大领域实行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拓宽技能人才向发展空间。 

  三是坚持协同发力,构建多方联动的权益维护体系。着眼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多部门协调联动,共同打造权益维护“防火墙”。全领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筹划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组织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认定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单位139家。全方位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健全“源头预防、过程监管、依法治理、违法惩戒”的综合治理体系。全覆盖推动政策红利释放依托全省就业信息“一库一平台”,转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运用“直补快办”等模式,一揽子兑现稳岗返还、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资金62.8亿元,惠及60.9万家企业839.4万人我省被人社部认定为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工作试点。 

  (二)工作成效 

  一是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普遍提升。2024年以来开展产业工人培训22.9万人次其中帮助中小微企业开展在岗农民工培训2.2万人,同比分别增50.7%、55.8%建设5个技工教育联盟,5.5万名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1%我省集训的10名选手9名在第47届世赛上获得金牌,我省组队参加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团体总分第三。 

  二是产业工人职业发展更加通畅。组织首席技师评聘试点,全省29家企业评聘特级技师73名、首席技师8名,共有560名高技能人才获评专业技术职称。2024年评选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22人,其中产业工人18人,占比81.8%。表彰燕赵黄金台聚才计划技能拔尖人才(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100名其中产业工人76人,占比76%,有效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更加到位。2024年以来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6次专项行动,对4494家劳务派遣单位实施信用等级评价,企业用工行为规范有序全链条推动数字人社省级15个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交通出行等7个场景30个事项在京津冀区域实现社保卡一卡通。指导推动各级各类企业建立技能价值导向激励机制,提高职工工资收入。 

  省总工会将继续会同有关单位深入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程。一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动14所“国字头”高职院校牵头,联合相关龙头企业,共建“五个一批”。二是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技能照亮前程”专项培训行动,全年培训21万人次。三是加强工匠人才培养。继续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完善工匠人才培育机制,年内遴选确定40名左右河北大工匠培育对象。四是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完成30万人次的年度评价任务,其中高级工以上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