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鹿泉区总工会探索12351热线工单办理新模式
一、推荐理由
石家庄市鹿泉区总工会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多元联动、源头治理”的劳动纠纷化解新模式,有力有效办理12351职工服务热线平台工单,显著提升劳动争议调处效能,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构建机制,合力调处纠纷。整合调解资源,建立“区总工会—乡镇总工会—区直部门”三方联动响应机制。即区总工会收到12351热线平台劳动纠纷案件后,区总工会案件处置中心立即启动联动机制,确保案件信息在第一时间同步推送至案件涉及企业所在地乡镇总工会和相关职能部门,24小时内完成三方线上或线下会商,合力开展纠纷调解。针对复杂欠薪案件,指派劳动关系协调员下沉一线,协助基层工会开展现场调解。
二是精准监督,源头化解隐患。常态化梳理热线平台派单、信访接待问题,主动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聚焦劳动合同、薪酬社保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一旦在监督中发现企业存在轻微违法、违规行为或具有明显侵权风险的操作,区总工会立即启动“一函两书”程序,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潜在风险,第一时间向企业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问询函),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建议,持续跟踪企业整改落实情况。
三是靶向体检,规范企业行为。基于热线平台案件分析,锁定劳动争议高发的铜冶、寺家庄、上庄三个乡镇,区总工会变被动接案为主动预防,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专项行动5场次,深入企业一线“问诊把脉”,实地检查规范用工、合同保障、薪酬支付等重要环节,通过查阅台账、现场核查、随机访谈职工等方式,为企业劳动用工进行深度“健康检查”。在体检现场同步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发放《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宣传资料500余份。
四是按需普法,提升法治素养。根据热线平台案件类型及职工需求,确定每月普法宣传主题,开展“每月一主题”普法17场,组织专业律师进企宣讲《劳动法》《安全生产法》5次。依托13个乡镇“法治驿站”实体阵地,定期开展“新享法”系列普法活动25场次,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300余人。积极拥抱新媒体,构建线上普法矩阵,在“鹿工慧”小程序设置“普法活动”专栏,定期发布法律知识、以案说法13期,点击阅读量达到5200余次。
(二)工作成效
一是多元调解愈加高效。自12351热线平台上线以来,鹿泉区总工会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3件,通过联动机制成功化解9件,调解成功率69%,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实现劳动纠纷“快响应、快介入、快解决”。
二是劳动关系愈加融洽。通过开展法治体检、灵活运用“一函两书”制度,企业劳动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今年发出的2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问询函)均得到有效回应和及时整改,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三是维权方式愈加理性。多元化普法举措,使得企业职工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显著增强,能够依法合理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