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总工会党组借力驻村工作打造工会干部基层实践课堂
“一名干部驻村,机关全体干部接受锻炼”
2025年元旦不久,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镇高家务村村民王大姐领到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她参加该市总工会免费技能培训获得的。这本证书代表着家庭增收的新希望。以前对工会不了解的她,如今明白了工会是干啥的了。“工会就是服务职工的。”她开心地说。
这样的转变,是从高家务村来了下沉驻村工作队开始的。
据了解,去年以来,根据省、市组织部门安排部署,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市总工会、市红十字会派出王梓州、金辉、邱松、王岩组成下沉驻村工作队入驻高家务村。
高家务村距廊坊市区仅十多公里,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了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经济收入模式。据不完全统计,该村580多名群众中,20-60岁村民大约有200人在市区务工。
“这样的村庄很有代表性,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基层实践机会,在村落微观环境中做好‘解剖麻雀’的工作,充分联系、了解、研究、服务进城务工群体。市总工会机关利用下沉驻村这个平台,大力开展工会干部下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廊坊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红霞说。
本着始于驻村却不止于驻村的理念,廊坊市总工会党组借力驻村工作打造工会干部基层实践课堂,全面推动驻村工作与工会干部基层社会调研、服务职工群众、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的充分结合,力求实现“一名干部下沉驻村,机关全体干部接受锻炼”的效果。
结合高家务村发展实际和群众需要,2025年伊始,廊坊市总工会把基层实践、服务群众的理念落实到“四送到村”的一系列惠民举措上:送就业技能,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增收能力。目前第一批养老护理员培训已经完成,参训人员领取了证书。后续批次和工种的培训将在年内面向全村务工人员陆续开展;送帮扶慰问,1月17日,为村内低保户、困难进城务工人员和群众送去慰问物资,并要求工会组织尽最大努力帮助困难群体解决问题;送法律服务,从劳动力输出地开始为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护航,在高家务村现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河北省企业集体协商条例》《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并由律师进行现场答疑解惑;送文化新风,春节前夕组织开展“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邀请多位书法家到村现场创作,向回乡过节的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群众赠送春联,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安全过节等知识。
“到基层一线去、到进城务工人员的家乡去,踩一踩泥土,接一接地气,了解群众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带头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强化党性观念、宗旨意识以及同群众的情感联系。”市总工会班子成员带领各自分管业务科室负责人、具体负责相关业务的科级以下人员全部定期到村开展调研学习,村落成为工会干部深入基层、接触群众、服务职工的新课堂和试验田。(记者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