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劳模对党说”大型融媒体主题报道(42)|肖秋生:父子上“两会” 为民齐发声


人物名片
肖秋生,1944年生,中共党员,河北冀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我的成长历程
1967年,23岁的肖秋生成为衡水地区化肥厂的一名学徒工,由于兢兢业业,踏实肯干,9年后升任副厂长。
1987年4月,衡水地区第二化肥厂(简称“二化”)公开招聘厂长,肖秋生凭借自己“资深化工人”的实力,最终成为“二化”厂长。5月1日,肖秋生开始改革治厂。5月6日,停产多日的生产流水线开始运转。5月14日,瘫痪一年多的另一条流水线也重新启动。6月底,3年多没见过利润的“二化”,终于见到了回头钱。
肖秋生凭借市场敏感性,瞄准了“二氯异氰尿酸钠”这一替代漂白粉的新型消毒剂,历经数次试验,“二化”成功制造出了合格产品,并形成生产能力。此后几经波折,该产品上马,让“二化”的经济效益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我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肖秋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此后,他带领全体员工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积极实施低成本扩张发展战略,先后兼并了原料药厂、冀衡农场、市制药厂等15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让企业固定资产和整体实力获得裂变式扩张、几何级增长。
2006年,一项“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行业退出,实行股份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进入倒计时。12月12日,肖秋生与衡水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签订资产转让协议。19年前,他接手的是一个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19年后,他一次性付给国有资产管理局1.36亿元。
为了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肖秋生提出“向资源靠拢、向市场靠拢、向高新技术靠拢”的总体发展战略思路,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在武邑县利用废弃砖窑地规划了占地4000亩的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区。2005年10月26日,该园区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10年3月被认定为省级化工产业聚集区,集团总资产达33亿元。
“我们要不断求索、不断开拓创新,去迎接新的挑战,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肖秋生说。
我和党的故事
2013年,在河北省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肖秋生与儿子肖辉作为省人大代表一同参会,一时传为美谈。
肖秋生是河北省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作为1968年入党的老党员,他对儿子的要求非常高。“肖辉在天津大学读完硕士研究生后,对于就业方向,我建议他应该为河北地方经济发展尽一份力。于是,1995年,他来‘二化’工作,从基层岗位干起,参与了建设武邑县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兴建海兴佰康公司等重大工程,渐渐形成沉着稳健的工作作风。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98年,肖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肖辉被任命为冀衡集团化学公司总经理。因化学公司设在海兴县的佰康公司贡献突出,在沧州市被选为河北省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肖秋生说。
在“携手”上省“两会”时,父子二人针对企业发展、民生保障、职工利益等不同领域,向大会提出多项建议和议案,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如今,肖辉是省十三届人大代表,我希望他作为人民的代表,要为人民发声,继续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尽职尽责作贡献!”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人大代表,肖秋生放心地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接力棒”。
我想对党说
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民营企业家,我要继续尽职尽责、开拓发展,为衡水、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文/《河北工人报》记者杨艳 图/《河北工人报》记者杨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