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劳模对党说”大型融媒体主题报道(69)|张洪军:甘做乡村振兴路上的“老黄牛”


人物名片
张洪军,1972年生,中共党员,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曾荣获全国农业先进个人、河北省兽医科技贡献奖、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大美兽医等称号。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
我的成长历程
张洪军1992年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局参加工作,一直坚守在动物疫情防控第一线,一干就是30年。
“刚参加工作前几年,我还只是一名临时工。正赶上流行牲畜口蹄疫疫情,看到很多养殖户因疫情遭受重大损失,我就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干。”
张洪军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每一次阻击动物疫情的“战役”中,他都冲在最前面。2004年辽宁黑山H5N1禽流感、2005年亚洲I型口蹄疫、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张洪军都带领他的团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阻击疫情,科学防控疫情,全县没有出现重大动物疫情,没有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对待畜牧养殖户,张洪军也有求必应。他还清楚记得,2015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他突然接到距县城几十公里的棋盘山镇养殖户李某的电话,说自己家饲养了140多只小尾寒羊,早起突然发现不明原因死了十四五只,现场还有精神沉郁、肌肉震颤等临床症状的十多只。
挂掉电话,他立即组织技术团队赶往现场。在详细询问了具体情况后,初步判定是由魏氏梭菌病引起的,当场拿出诊疗方案,提出防疫措施,指导用药对症治疗,全群紧急免疫。经过治疗,24小时内基本控制住疫情,没有再发病和死亡病例出现,为畜主减少4万多元损失。
这些年,为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诊治、预防和控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张洪军主笔编写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指导教材《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牵头制定了《牛结核病诊断技术规程》《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程》2个地方标准,主导编制了《自治县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合作开展“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临床实验研究”项目,研究开发了3种国家级使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质量和效率。
在围场脱贫攻坚过程中,张洪军带领他的防疫技术团队率先推出“政府购买服务+防疫小分队+村级防疫员”的整村推进防疫模式,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施行。他积极参与围场“百万只肉羊”和“百万只肉牛”产业扶贫项目,用先进科学的疫情防控技术助力“政府+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模式顺利实施,既加速了贫困户脱贫的脚步,又促进了围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我和党的故事
张洪军的姨夫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今年92岁了。姨夫经常对张洪军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党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而且一定要做好。”姨夫的话给张洪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8年,张洪军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像我姨夫嘱托的那样,党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党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而且一定要做好!”
在工作中,张洪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只要党交给的任务坚决完成好。他还主动和同事一起资助了一名困难学生,而且决定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他还多次为贫困养殖户协调防疫消毒药品,义务开展养殖防疫技术专题培训,为近400名养殖户普及养殖防疫知识,为贫困村捐送衣物等。
我想对党说
我要脚踏实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勇做畜牧兽医事业发展的“排头兵”,甘做乡村振兴路上的“老黄牛”。
(文/《河北工人报》记者宋宝军 图/《河北工人报》记者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