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 工作。

习近平

枣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劳模工匠

“百名劳模对党说”大型融媒体主题报道(73)|耿学刚:小酒堡里酿出大梦想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0日 文章来源:河北工人报

扫码看视频

  人物名片

  耿学刚,1962年生,中共党员,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常务理事,秦皇岛市碣石葡萄产业协会会长,昌黎县博凯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昌黎葡萄沟耿氏酒堡创办者,是乡亲们公认的致富“领头羊”,2014年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我的成长历程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我的家乡昌黎县十里铺乡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之乡’,全乡98%以上的土地都种葡萄。”耿学刚说,从小到大,他看到父辈们应季卖葡萄,年景好了收入高点,年景不好收入就低。脑筋活络的耿学刚不安于现状,开始琢磨错季销售。1984年,他置水缸,放冷屋,利用土法贮藏较易存留过冬的龙眼葡萄,终于能把葡萄留到春节卖了。到了1987年,他又在自家院子里建起地窖,贮藏近2000公斤龙眼葡萄,一下子获利2000多元。

  1995年夏,耿学刚引进国家专利技术,投资5.2万元建起京东地区第一座恒温葡萄保鲜冷库,贮藏了1万多公斤玫瑰香葡萄,获利6.5万元。取得成功后,他把这一技术向乡亲们传授,恒温保鲜冷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地最多时建起了200多座。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酿酒葡萄价格无情回落。1997年,耿学刚开始尝试将自己种的酿酒葡萄用土办法酿出第一批葡萄酒,口感不佳。2000年,他跑到1000多公里以外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入酿酒培训班学习。学成归来,他投资2万元买了8个发酵罐,酿出2吨风味独特的干红和干白葡萄酒。当时,村里人都觉得耿学刚“疯”了,拿辛苦挣来的钱打水漂玩。但他胸有成竹地笑笑,还自己设计了酒标,叫“学刚酒堡”。

  2002年春天,有过助理工程师经历的耿学刚自己设计,投资40多万元,开始建造自己的酒堡,这是国内第一个家庭酒堡。这一年秋天,为了提高自己的酿酒技术,他自费到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六国参观考察,学习西方酿酒技术和小酒庄建设的先进经验。

  从国外回来,耿学刚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更加成熟、规范地建设自己的酒堡,打造天然酒窖,购进橡木桶,采用重力酿造法……“有了钱就修,一直在不断建设当中。”耿学刚说,如今,耿氏酒堡的总建筑面积达到1300平方米,是集餐饮、住宿、观光、手工酿造于一体的典型欧式酒堡。在他的带动下,远近果农纷纷学习效仿,目前当地已建起几十家这样的家庭酒堡。

  如今,耿学刚虽然已近花甲之年,但每天都在跑东跑西、忙忙碌碌,无时无刻不在为葡萄酒这项“甜蜜的事业”而操劳。

  我和党的故事

  耿学刚建成中国第一个家庭酒堡以后,在县内外引起了很大轰动。可是,他也遇到了大难题,就是酒堡怎么也拿不到有关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按照当时河北省有关酒类生产的政策规定,年产量在1000吨以下的葡萄酒企业不予发证。而家庭酒堡作为新型的酒类企业,其精髓不在于酒的产量,而在于酒的品位,耿氏酒堡的年产量只有10余吨,无法迈过政策的“高门槛”。

  好在耿氏酒堡的诞生,先后引起县、市、省各级领导的注意和重视。2003年夏天,时任省委副书记冯文海等领导多次到耿氏酒堡调研,帮助协调相关问题。8月5日,时任省委书记白克明到昌黎调研时,专程考察了耿氏酒堡,对耿学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一定帮助他解决“出生证”的问题。

  当年8月28日,针对家庭酒堡这一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有可能改变昌黎县葡萄酒产业格局的新兴产业,白克明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全力扶持其发展。按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河北省发改委、省质监局会同秦皇岛市、昌黎县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到耿氏酒堡调查情况、检测数据。结果表明,耿氏酒堡酿造的葡萄酒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标准和要求。9月3日,河北省质监局为耿氏酒堡颁发了生产许可证,并对全省酒类生产的行业规章作出修改,出台了《关于对〈河北省酒类产品换(发)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补充规定》,削低申办生产许可证的门槛,将家庭型企业生产列入申证范围。

  全省实施多年的酒类生产行业规章,为一位农民闯出的新产业作出了修改。当时,河北省、秦皇岛市多家主流媒体纷纷以《“学刚酒堡”催生我省酒类生产新行规》《小酒堡改写酒类生产行规》等为题予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党员,看到党和政府如此暖心、高效地为家庭酒堡产业解决发展难题,我对党的信赖更深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坚定了。”耿学刚说。

  我想对党说

  我是一名从农业战线走出来的劳模,我要继续辛勤耕耘,带领乡亲们更快更好地致富,为党旗增光添彩!

  (文/《河北工人报》记者朱润胜 图/《河北工人报》记者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