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 工作。

习近平

枣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会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劳模工匠

“百名劳模对党说”大型融媒体主题报道(76)|张荣生:入党是我人生最大的喜事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2日 文章来源:河北工人报

扫码看视频

  人物名片

  张荣生,1935年生,中共党员,原张家口市无线电一厂工人技师,1978年荣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党的十二大代表。

  我的成长历程

  1946年,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年仅12岁的张荣生成为江苏昆山霓虹电料行的一名学徒工。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每天除了繁杂的工作,还需要伺候掌柜一家人的衣食住行,生活苦不堪言。1950年底,他投奔姐姐,来到张家口,结束了无依无靠的生活。

  1952年3月,张荣生到张家口市无线电一厂,当上了一名学徒工。从颠沛流离地讨生活,到用双手建设新中国,他深感这一切来之不易。和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他对百业待举的新中国迸发出了全身心的热情,暗自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青春、智慧和一颗火热的心都贡献给党和国家。

  提起张荣生,工友们的第一印象便是勤奋。做事认真细致的他,常常会记下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回来反复钻研。在他的努力下,生产中许多棘手的难题得以解决,张荣生也逐渐由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技师。

  1965年的一天,他走访北京电力试验研究所时得知,当时一线上检测高压器材的“泄漏变压器”重达千斤,不仅体积大,使用时还需要几个人搬来推去,费时费力,大大影响了检修的效率。

  这给了张荣生很大的震撼,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他萌生了要创新一种性能好、重量轻、操作简便的新型高压检测仪器的想法。

  从那以后,每天的工余时间,张荣生一门心思投入到研制仪器这事上。缺少资金和设备,他就省吃俭用购买器材;看不懂图纸,他多次走进电力部门向老师傅请教……

  经过了数年的攻关,在70余次有生命危险的高压试验下,1969年12月,全国首台6万伏全晶体管化直流高压泄漏检测仪试制成功。由于质量可靠,性能优异,仪器受到了市场的肯定,在当年就为企业创造了利润,由他发明的系列仪器至今全国仍有30多家企业在使用。

  品尝到创新“果实”的张荣生没有止步,他以更加勤奋的学习和刻苦钻研投身到创新攻关中。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践,张荣生先后研制出烟盒式袖珍电话、自动缠绕机、半导体扩大机、万能广播机等众多设备仪器,成为了无线电行业内名副其实的“发明大王”。

  作为无线电行业创新的符号,张荣生的名字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广为人知。但没人想到的是,这位人人佩服的专家,在刚参加工作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

  “刚参加工作时我没有文化知识,虽然心里有着满满的热情,但面对陌生的仪器和难以理解的原理,干起活来总觉得浑身有劲儿却使不出来。”那段迷茫的时期,张荣生形容自己是在一片黑暗中不断摸索。

  我和党的故事

  “1958年,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喜事。”从那天开始,张荣生觉得前方的一切黑暗都被照亮了。受益于党的好政策,张荣生最先报名参加了夜校扫盲班。渴求知识的他,深知接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他住在集体宿舍,经常学习到深夜。因为担心自己深夜学习会影响其他工友休息,他便将自己蒙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读书。为了尽快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他一有时间就在图书馆、书店读书,还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添置了不少无线电专业书籍和设备。

  1965年,在张荣生的不懈努力下,他达到了高中文化水平。这份勤奋与刻苦,一直陪伴着张荣生在技术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在数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张荣生做到了没有一天缺勤,并主动延期到65岁才退休。“是党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我的一颗热心、初心和匠心也都要完整地奉献给党。”张荣生如是说。

  我想对党说

  我的一切永远是共产党的,我一定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奋斗到底!

  (文、图/《河北工人报》记者韩廷钰)